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在科举文里做考官> 第141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用心险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用心险恶(1 / 4)

海州的贡院, 或许是大宋目前十七路中,修建的最“奢侈”的一座贡院。

尤其是自从江北九路沦陷之后,士族南逃,赵构虽扩大了贡举进士的录取人数, 兴办了不少官学, 但对于三年一用的贡院考棚来说,依然简陋如昔, 能保证下雨上不漏水, 下不淹脚就不错了。

甚至还有几次个别贡院出现失火之事, 亦是因为防火准备不足, 而导致考生遇难。

海州收复不到两年时间, 方靖远兼任了京东东路安抚使后,仍知海州府, 在修建海州城的同时, 就开始修建云台书院, 当时还遭到魏胜等人的劝阻。

在旁人看来,连城都没修好, 外面还有金兵虎视眈眈,不少山贼盗匪偶有偷袭抢掠,居然在云台山下修建学院,简直是一种资源浪费,毫无必要。有那些人力物力, 何不将海州城的城池范围扩大,筑高城挖深壕,能守住城才是最重要的事。

但方靖远却一直认为, 人比城更重要, 尤其是对金之战, 大宋守了那么多年,越守越弱,越退越后,最终那些死守的城池,都只有覆灭的结果。

真正的不破之城,在人的高度,而不在城墙的厚度。

既然没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宋军的单兵体质提高到可以跟金兵1vs1的地步,就只能给他们增加战术和武器装备的高度,来对抗金兵的战力。

好在很短的时间内,云台学院就让海州百姓刮目相看,从最早的工学院,开山凿石,修城筑墙,到后来的武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相比之下,反倒是专攻贡举的府学并入后的发展还没有那些个杂学来得快。

因为工学各科的短期速成培训班能够教授出大批实用的工人,无论是官府的产业还是各地商人来开办的作坊,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他们只要经过短期培训就能上岗赚钱,有能力的还可以继续深造提高,从水磨坊到纺织工,从榨油坊到食品加工坊,木作坊和铁匠铺……几乎所有行当最初都有官办的作坊,让那些曾经有一技之长的流民可以安身带徒弟,之后他们愿意留下或自己开店方靖远都不阻拦,总有新来的学徒不断补充进来。

更何况官办的几家大厂坊待遇高还没风险,不光工学院的老师在里面挂职,学徒们很乐意毕业后去海州军工厂、酒厂、盐场工作。

有了这些民生基础,海州的经济蒸蒸日上,才能养活更多的读书人和军人。

而这些上过工学院有技术的工人们无论是修筑城墙还是建设新城新港口,都比原来那些民夫的效率高很多,无论从质还是从量上,都大大提高了海州的建设速度,魏胜等人这才明白方靖远为什么动不动就说“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因为这会儿大家还不懂得科技这次,但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而方靖远则通过云台书院,将这些落到了实处。

所以在解试来临之前,方靖远提出将贡院修建在外城,位于海州西北的高桥镇时,再无人质疑,甚至还有不少人纷纷慷慨解囊,出资捐助修建,因为方靖远说过,会在贡院门口立石碑为记,写明修建的时间和捐助的人名,按捐资额的多少排序。

这下不止是海州的富商,山东等地甚至连一些常来海州做生意的江南豪商都跟着捐款捐物,盼着能在这里留下名字。以后京东东路来参加解试的学子,都能看到他们的名字不说,这些商户人家还可以借此得到官府嘉奖,族中子弟顺理成章地获得参考名额,无需再挖空心思去送礼或想办法获取名额。

贡院的设计原本就十分简单,有了这些银子,再加上一些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出手,方靖远特地申明,不光捐钱的可用勒石为记,出工出力多的也同样会刻在石碑上作为纪念,这是要流传千百年的文院,一定要修建得又快又好才行。

于是海州贡院的修建速度和完成度,不光是令天下震惊,连海州人都为之咋舌不已。

方靖远虽然不想完颜雍那种连自家穿衣吃饭上都要省钱的吝啬鬼,却也舍不得让辛辛苦苦修建的贡院三年才能用一次,平时都闲置浪费着,加上当初改建临安贡院的经验,这次的海州贡院从一开始设计时,就已经做好了全面防夹带防作弊的工作,还顺便在外面修建了观书阁和魁星院,引来了旁边的河水,用地龙烧热后可以全天供应热水。

魁星院是类似后世青年旅社的宿舍,虽然没有城中的客栈清静舒适,但对于原来的贫困学子而言,是免费入住,还有善长仁翁赠与的三顿简餐,除了路上的开销外,考试基本上无需太多花费。

方靖远为了招揽来各地的人才,可谓费尽心机,自然不希望在开考后有任何差池,影响到此次解试。

报名时的近六千学子,最后正式入场考试的也有五千余人。从八月初四考官先入场,到八月初六学子们入场,先沐浴、更衣、拜文庙,领考具,可以说这次的考生,真正是赤条条进场,从沐浴开始,就换上统一由官府提供的考生专用儒衫,自己的衣物和随身物品一律不能带入考场,需存放在贡院外的储存柜中,储存柜也是按考号编排,一一对应,不容有错。

考具也是由官府统一派发,单这一项,海州几家做文具的商家竞标时都快打破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