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接下来乔楚也没空琢磨,因为广交会很快就到了。
四月十五日一早,表演组就到了会馆现场。
之前乔楚受伤入院时,很多剧迷就担心看不了《碧波耀阳》,随后广交会举办方的节目流程给出调整后,大家虽然失望,但也能理解,并且希望乔楚能早日康复。
随后开幕式改成短舞,大家看到编导的名字是白健棠时,也纷纷被勾起了兴趣。
事实上,在本地人中,舞蹈演员白健棠的名字对于舞蹈爱好者来说,也并不陌生,毕竟他之前就已经是粤省团的主要演员,只是以前古典舞一直地位尴尬,加上西方芭蕾的冲击,所以关注的人不如现在多。
去年广交会上,虽然白健棠也参与了其中一支短舞的编导,但因为那是女性舞蹈,他没有上场,所以那时没能给观众留下太深印象。
可随着《碧波耀阳》的爆红,剧中那阴险残暴却又俊美的海盗王,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上午十点整,1981年春季广交会正式开始,随着主持人的入场与气氛调节,台下渐渐安静下来。
经过主办方发言后,万众期待的开幕式表演终于开始了。
白健棠与另外三位男演员早就已准备就绪,随着一道琵琶声起,四人两两一组,从舞台两侧登场。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破阵乐,唐朝也一样。所以,《秦王破阵乐》实际上最初就是来自唐初的军歌。
唐朝刚建立时,李世民还是秦王,领兵打败了叛军刘武周,他下属用新词填进破阵乐中,等到他登基成为唐太宗后,他亲自将乐曲编成了舞蹈,后来又经过太常寺等专门负责乐舞的加工和整理,进一步变成了大型乐舞。
破阵乐最初是用在行军打战中,所以以打击乐为主,比如擂鼓以振奋军心,用牛角所做的号角为辅助。
而白健棠编导的舞蹈,是基于以前旧乐舞的创新。
琵琶给大部分人的印象,是古代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现代的“靡靡之音”,但实际上,它也能弹出千军万马的杀伐气势。
白健棠的这支短舞并不是演绎讨伐刘武周的故事,而是表演玄武门之变的典故。
四名舞蹈演员演的是李世民的手下: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与太子等人周旋,深陷生死抉择——是任人宰割,还是奋起反击?在李世民踏出兵变一步之前,这四位下属都是谨言慎行的,他们已经不是唐朝建立前普通的李家武夫,而是朝廷武官,却又追随着天策府主人李世民。
因此,这时的琵琶音密集而紧张,一缕尺八的空灵清音穿透其中,瞬间就勾勒出风雨欲来的气氛,舞蹈演员们身披武官戏服,摆出菱形站位起舞。
尽管菱形站位各自为主角,但四位舞蹈演员并不是独立没有交集的,互相之间有对手舞,肢体语言间表达了角色对抗争的渴求。
而随后,尺八声消失,琵琶音一转,进而急促又高亢,表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四位舞蹈演员同时腾空旋子三百六十度,并在空中撕下官袍,露出里面的盔甲!
四名演员的身高、体形都差不多,服饰风格一致,但样式不一致,官服对应的是唐朝不同等级的武官官职,而这时的盔甲却是一样的,以示他们在兵变中立场和意志一致。
腾空旋子的动作整齐划一,就像复制粘贴一样,也暗合角色军中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所有人行动统一。
“哇——”
台下一阵低低的暗叹,极力忍住鼓掌的冲动,因为接下来才是最精彩之处。
玄武门之变中刀光剑影、危机四伏,而对应到舞蹈里,就是演员们变化阵型,接连跳出几个高难度动作,踩着配乐节奏,将杀伐之气体现得淋漓尽致。
乐声渐趋平缓,一战功成,李世民登基成为唐太宗,为接下来的盛世大唐打下有力的基础。
和着乐曲,舞蹈演员们的动作已经慢了下来,直到停止,观众们正等着鼓掌,可没想到琵琶声渐落时,一声竹笛又鸣起。
四位男演员隐去,两段衔接丝滑无缝,紧接着舞台边缘出现十二名演员,而背景布幕也已经换成了长安上元之夜,灯火通明,热闹繁华。
演员们是唐朝平民的打扮,三三两两,碾步走过舞台,就像是走在街上。
而这时幕布后走出一群女演员,为首的正是受伤后复出的乔楚。
与之前去年那版《香风丽影》不同的是:
以前是陶俑变成人类少女,所以戏服颜色偏素,利用灯光打在衣服上变色,控制演员陶俑状态和人类状态时的衣服颜色。
而现在乔楚等人一出场就是明艳华裳,直接点明了是盛唐下宫廷舞伎的身份,受命为皇城百姓表演。
那十二名百姓演员渐渐往舞台两边靠拢,做驻足观赏状,而此时观众们惊奇地发现,刚才那四名演员,也换了一身戏服再次登场。
而此时,刚才在《秦王破阵》中的四位演员,此时已经不是冲锋陷阵的将领,而是下了朝后回家和妻女一起去花灯会的普通丈夫,而他们眼前的盛世,又是因为他们追随了李世民后而到来的,有他们的一份力。
新版《香风丽影》去掉了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