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鱼籽鲜。
藏在鱼腹内的一坨坨橙黄鲫鱼籽,吸收了鱼汁,被浸煮得很入味,颗粒分明,像是一粒粒石榴籽儿在口腔里爆开。
鲜,细腻,绵密,具有颗粒感。
周万春咀嚼着鲜鱼籽,余光瞥见宋荔手捧粗瓷碗,小半碗奶白色的鱼汤里,仅有几块嫩豆腐。
她一贯漠然,哪怕宋荔对她如何好,面上也没什么情绪,只低头继续挖鱼籽吃。
宋荔压根儿不在意,她把锅底剩下的小半碗鲜鲫鱼豆腐汤留给小翠。
当然也不是白给的,小翠要以工抵鱼汤,帮忙收拾干净小厨房,洗碗等杂活。
小翠当然一百个愿意啊。
她不像宋荔,在厨房做工,又得了花妈妈的青睐,不缺油水,小翠在外面做粗使丫鬟,很少能沾到荤腥,尤其宋荔手艺不错,烹出的菜肴色香味俱全,能吃到她的厨艺可不容易。
刚才一院子的鱼香,豆子香,馋死人了。
小翠把锅底的最后一滴鱼汤倾倒进碗里,嫩豆腐块入口即化,被煮出的蜂窝孔洞里吸饱了鱼汁,又滑又鲜。
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吃完嫩豆腐,没尝出味儿,小翠端碗咕噜咕噜喝完鱼汤,意犹未尽的舔舔嘴唇,只觉得咸鲜无比。
小翠用勺子扒拉着碗底的一颗葱花到嘴里,细细品味着刚才的鲜美。
等周万春吃碗鱼汤豆腐,宋荔回大通铺睡觉去了,小翠已经收拾干净灶台,接过周万春的碗拿去清洗。
进入三月,一件全国重视的中央考试缓缓拉开序幕。
因为在春天展开的科举会试,又称春闱。
距离京都万里之遥的凤仙郡,因为春闱的谈论,高居不下,成了市井小民们的饭后谈资。
结束休假,今早宋荔到集市卖鱼片粥,耳边所及之处,能听见大家讨论春闱的事儿。
经常来宋荔摊上买鱼片粥的董夫子,今日瞧着神清气爽。
董朴捧着瓷碗吸溜着粥食,听见来来往往的街坊们同他问候,说着吉祥话:“董先生吃早饭啊,范遥似乎也参加了今年的春闱,去年秋闱中举,连知府都道范遥才华过人,今年定然能一举中第。”
董朴红光满面,可见这话说到他心坎里了,面上到底谦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借您吉言,若有幸在春闱占得名次,到时一定请您吃酒。”
忙完一阵,宋荔扭头问:“董先生,刚才听那人说话,似乎您也有学生参加今年的会试?”
董朴用勺子刮着上面的一层粥,嘴唇呼噜呼噜的吸:“是啊,范遥是老夫门下最得意的学生,也是老夫见过最刻苦的。可惜家境贫寒,付不出高昂束脩拜大儒门下,是老夫耽误了他。”
宋荔宽慰:“夫子待这位学生一定极好,有夫子这般用心,想来夫子的学生也定然是感激您的。”
董朴被宽慰到,落到宋荔因为来了顾客而忙碌的背影,惋惜轻叹。
最开始他被宋荔熬的一碗鱼片粥吸引,物美价廉,又清淡营养,时时光顾。后来见她谈吐不俗,识文断字,不知怎么的流落到这种地方。
宋荔回身忙着,视野里闯入一只捏着铜钱的手掌,竹枝玉指,修长白皙,不像是普通百姓做惯了粗活的手指,像是抚琴的一双手。
她抬眼,目光从那身鸦青色的巡捕服缓缓上移,心头顿时有了一种不好的直觉。
对上棱角分明的面庞,乌眸长睫,宋荔脑海里快速闪过那日芦苇荡,他别来侧脸,血染鼻梁与长睫。
瑟瑟阴风,宋荔努力吞咽着口水,就听面前的人开口:“一碗鱼片粥。”
宋荔:“不用了,上次巷子口得陆捕头伸以援手,还没来得及谢过,我请你。”
陆承:“拿着,不差你一碗鱼片粥的钱。”
宋荔怕惹他不快,于是伸出手掌瘫开,那四个铜板落到掌心。
她快速盛出一碗鱼片粥,递出时,忍不住再次保证:“除了巷子口,我再没有见过陆捕头,您放心,谁来我都是这句话。”
陆承瞄她一眼:“知道就好。”
他端碗到墙角根儿蹲着吃,被商贩塞来一只小马扎。
商贩们对饱学诗书的董先生,锄奸扶弱的陆捕头,都是心存敬意。
陆承坐着小马扎,勺子挖来薄厚均匀的鱼片与米粥,一道被他送到唇齿。
鱼片薄而嫩滑,无骨无刺,鲜灵灵。
煮开的米花软软糯糯,米汤也是黏稠咸鲜。
清淡鲜美,讲究食材的原滋原味,手艺不错,难怪那位王姓商户日日专门点她的手艺。
陆承吃过鱼片粥,离开了。
宋荔大松一口气,看来她猜对了。
这几天总是有意无意撞见陆捕头,她就猜到是因为那天的芦苇荡……
刚才,应是试探完她了。
休沐日她多熬了一倍的鱼片粥试营业,两天下来,几乎花费一个时辰才卖完鱼片粥。
为了早日攒到赎身的银两,宋荔今儿熬的鱼片粥跟休沐日一样的量,快一个时辰卖完粥食。
她买来小半拉猪肝,两颗鸡蛋,共花去11文,打算给周万春煮点猪肝鸡蛋汤补充营养。
照旧分给小翠半碗猪肝蛋汤,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