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都市言情>美利坚1995> 第233章:英国报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3章:英国报纸(2 / 3)

新闻集团就花了2200万英镑收购了《泰晤士报》。

两千两百万英镑,还是1981年的两千两百万英镑,卖的确实很不便宜。

除了《泰晤士报》外,还有定位为自由民主派的《卫报》。

读者多是年轻人,在欧洲知识界有很大的影响力,中产阶级同样青睐,《卫报》的特点是热爱生活、热爱和平。

唯一没有公开支持某党派的《独立报》。

英国最高端,对英国政治和英国社会有很大话语权的《金融时报》,财经新闻方面的南玻旺。

曾经一度当过英国报业老大的《每日电讯报》,全国日发行量在一百六十万份左右,读者是广大中产阶级,特点是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

还有主打严肃路线,读者是中产阶级,偏向女性方面,女性读者比例最大的《每日邮报》。

文章短小精悍,文字通俗易懂,适合普通老百姓和小知识分子阅读的《每日快报》,读者多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以娱乐、八卦、体育、丑闻为主的著名八卦报纸《每日镜报》,基本不涉及政治,但是喜爱调侃政治人物和抨击政党政策。

以及以中下阶层读者为根基,在上流社会臭名昭著,却又销量极高的《太阳报》。

值得一提的是,资料上显示,《太阳报》在1969年被鲁伯特·默多克给收购了。

出身澳洲的默多克,显然对祖家传媒的入侵早就蓄谋已久。

关键是还让他做成了。

如今的新闻集团,就算是在美国也已经有一席之地。

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级传媒集团了。

上面的这些报纸,都是英国全国性的大报纸,销量从七八十万份到几百万份不等。

此外还有电视台,主要电视台包括著名的BBC外,还有ITV、el 4、el 5和收费电视Sky。

此外,BBC的商业部门参与的UKTV也属于主要电视台之一。

在这个世界上,话语权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权利,从古至今的掌权者都知道,这是能够影响政权的力量。

米洛来到伦敦,心中想法和目标十分的多。

但是他一个美国人,想要做这些事情,是很容易引起英国人提防的。

而且这时候的英国,老实说能捞的油水已经不多。

重工业废掉了,轻工业基本依靠欧洲和正在崛起的世界工厂。

服务业在 Gdp里的占比一直在增加,失去全部殖民地的老殖民帝国唯一的下场就是变回他们曾经的模样。

除了服务业里的金融以外,英国现在已经在世界上没什么强势产业了。

所以斟酌之后,米洛还是选择从媒体行业切入。

只要他握住了一定的话语权,正值激烈交锋的几个政党都会对他伸出手,希望它提供帮助。

当然前提是需要他的话语权足够的重。

也幸好,因为英国曾经殖民全球,英裔后代遍布全球,所以相对于美国,英国媒体行业对外的限制并不多。

默多克是澳大利亚国籍,英国是澳大利亚的君主国,所以鲁伯特·默多克有资格买下《太阳报》,甚至后来买下第一大报《泰晤士报》,以及欧洲最大的天空电视台。

而米洛是美国人,就像英国人在美国投资几乎没什么限制一样。

美国人在英国这边投资,也一样没什么法律限制。

有需求、有资格、有资本,米洛当然要好好挑选收购目标。

看完所有资料之后,米洛思考良久,从中拿出了两份资料,分别是《金融时报》和《每日电讯报》!

这两份,是最适合他收购的报纸!

《金融时报》创办于1888年,是英国最好,也是世界闻名的商业和财经报纸。

此时全球日总销量在只剩下80多万份,巅峰时期日销量超过两百万。

其中70%的销量由国外贡献,到了后世《金融时报》更是以8.44亿英镑的价格易主日经新闻集团。

虽然到了后世,因为《金融时报》积极拥抱互联网,所以读者几乎转移到了电子端订阅,纸质方面订阅就较少,日发行量也就几十万份,但是其电子订阅的读者拥有六七百万。

此时的《金融时报》集团,归属于培生教育集团,培生集团持有其71%的股权。

并且《金融时报》集团又持有《经济学人》公司50%的股权。

而《经济学人》公司是世界四大财经杂志之一的《经济学人》的拥有者。

所以米洛只要收购了《金融时报》,就可以顺便把《经济学人》杂志也给收购了。

米洛顷刻间就可以打造出英国最大的财经新闻公司,成为财经新闻领域的无冕之王,影响力可想而知。

到时候,美国有《纽约世界报》和《美国新闻》周刊,英国有《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杂志,起码就垄断了英美两国金融媒体四成以上的声音。

而英美两国的金融业加起来,基本就相当于全球金融业。

收购要是能达成,帕拉丁传媒起码在金融方面能成为霸主了。

当然,收购《金融时报》的难度也很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