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采一水滢光> 第 42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2 章(1 / 3)

随着秋日来临,顾府池塘养着的那一窝大雁要飞往南方,姜滢也打点行装,带着姜淳赶在中秋前回了姜家。

这次姜淮没同她一起,而是同云家公子们随昭武军出征了。

庆州西临的大朔今夏遭遇蝗灾几乎颗粒无收,几番掠夺边界城镇,尝到甜头后索性大军压境,意图获取更多的利益。

云家家主——镇国大将军云焕率军抵御大朔十数万军,苦战月余仍难分胜败,江陵府周边州县都进入战备状态。

然而景朝的都城则依旧是歌舞升平,丝毫没有派军增援的意图。

今上之所以置西境于不顾,还要从先帝时期说起。

作为上代江陵王的嫡长子,先帝自幼励精图治年少有为,在江陵府临近几州都是极受拥护和爱戴的,在其父死后继承王位,继续造福一方百姓。

继位后先帝娶了自幼相识的云家嫡次女云裳为正妃,婚后二人夫妻和美,人人艳羡。

但许是缘分未到,两人成亲三年仍无子嗣。

当时在位的仁宗不知是心存关怀还是牵制之意,竟把京兆府第一大世家、青州王氏的嫡长女赐婚给江陵王,封了侧妃。

入府不到两年,这位侧妃就生下江陵王的庶长子,身后又有东都撑腰,一时间风头无两。

江凌王府隐隐分为两大阵营,一边以正妃云氏为尊,一边则渐渐向王侧妃靠拢。

好在江陵王与王妃感情甚笃,两年后王妃终于诞下嫡子。江陵王大喜过望,当即免了封地三年的赋税,对嫡子更是荣宠看重,自幼就带在身边教养抚育,有时与臣属们议事都带着。

明眼人都知江陵王这是把嫡子当成继承人来培养,王妃的地位这才渐渐压过王侧妃。

东都宦官之乱爆发后,先帝领军反叛赢得民心,在万民期盼中荣登大宝。

——这是面上的,实则平叛后东都势力纷争不断,处处暗流涌动。

世家大族们皆有自己的考量,骁勇善战的江陵王救民于水火时他们自然拍手相庆,但要不要拥戴一个在东都毫无根基的藩王继位,则是可摇摆的。

尤其,当仁宗一脉还有个当过傀儡皇帝的小皇孙在!

拉锯战持续了半月,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江陵王继位为帝,可王妃却没能依礼封后,只退而求其次封了皇贵妃,代掌凤印协理后宫。

出身东都望族的王侧妃则封了德妃。

先帝虽做出让步但心里始终梗着根刺,对待德妃虽宽厚温和,却全无对原配夫人的爱重,对大皇子更是淡淡的,只依旧娇宠次子。

岁月推移时光流逝,先帝几番欲立次子为嗣都被王氏为首的东都旧臣驳回,理由也多以两位皇子都非中宫嫡出,论长应立大皇子。

姜淮曾说过,云家当初的退让既是明哲保身,也是先帝留的后招。

先帝于是退而求其次,频繁把年幼的次子送到西京小住,与云家和多数来自西京的臣属互通有无,暗中达成共识寻机推二皇子为太子。

然而在二皇子八岁这年陡生变故,正值壮年的先帝于宫中被宦官余孽行刺伤重,皇贵妃也忧伤过度一口气没缓过来香消玉殒。

那时姜滢年岁尚幼,只记得满城喧闹、火光照亮夜空,长大些才知道先帝驾崩前留下两封诏书,一为封二皇子为江陵王,大婚前不得归返东都。

另一封,则是传位于大皇子。

关于今上的帝位,其实是存着争议的。

毕竟先帝几番明示暗示都是欲立二皇子为太子,这场行刺和宫变又疑窦重重经不起细细推敲,时间节点又赶在年幼的二皇子及其心腹都远在西京的当口,实在微妙。

西京城是先帝根基所在,势力盘根错节,宗室、勋爵、新贵们层出不穷,景朝近半兵权更是掌握在云家手中。

新帝的势力则是以王氏为首的东都旧臣、世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派出一批批死士阻截被送出宫欲逃的贵妃幼子,幽禁起来以牵制二皇子。然二皇子——如今的江陵王则始终像根刺扎在心尖,让新皇寝食难安。

此番大朔举兵进犯正遂了皇上的意,存着作壁上观的心思。毕竟哪怕是江陵府被攻占失去国土,日后再打回来那是师出有名,也比让他这个弟弟羽翼渐丰的强。

御史台一帮忠君爱国的老文臣们上书一次又一次,声声泣泪担忧国土被侵、民不聊生,都被皇帝推脱压下。

战乱时节,西京城愁云惨淡,歌舞宴会一概免了,家家都守在府里拜佛、祈福。

姜滢除了每日给祖母请安,其余时间都安静地待在自己院里,有时读书写字,有时就扒着窗棂发呆。

朝堂局势对立,两府总有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